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发表时间:2019-11-20 16:48 1.釉下彩是陶瓷较早出现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时期,至唐代釉下彩装饰才普遍流行,为瓷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装饰路径,当时四川的邛窑和湖南的长沙窑都是生产釉下彩瓷器的重要窑场。 2.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1200~1400℃)烧成。 3.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良好,经久不退。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都是釉下彩。 4.釉上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萌芽于宋金时期的磁州窑红绿彩,经元代景德镇窑继承发展后,至明代走向成熟。 5.釉上彩的制作过程是用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或单色瓷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后经二次入窖,低温(600~900℃)固化彩料而成。 6.明清时期,釉上彩技术迅速发展,品种层出不穷,釉上单彩、釉上五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瓷器品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文字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 |